5月13日,在山東省聊城市東阿縣劉集鎮(zhèn)孫郭村,97歲烈屬葛明芝收到丈夫夏洪彥畫像的同時,還收到一張遲到70多年的“結婚照”。這背后凝結著畫像師多少心血?請看報道——
畫像送到“光榮之家”心坎上
——山東省模擬畫像專家林宇輝用畫筆義務幫烈士親屬圓夢
1.家傳 軍人后代:
畫筆與軍徽的傳奇
清瘦高挑的身材,炯炯有神的雙眼。為葛明芝夫婦畫像的人名叫林宇輝,2017年退休前,是山東省公安廳物證鑒定中心視聽室高級工程師、首席模擬畫像專家、一級警督,并擔任國際刑事科學法庭畫像專家。
位于山東省濟南市經十東路的林宇輝畫像工作室中,陳列著148位革命英烈復原后的“鮮活”面孔——這是林宇輝踏訪15個省份、21個城市,行程1萬多公里后的畫像成果。
從小酷愛繪畫的林宇輝,啟蒙老師是他的畫家爺爺。從5歲開始,爺爺便鼓勵他拿起畫筆學畫,并教給他許多畫像技巧。
后來,林宇輝“上山下鄉(xiāng)”在農村度過3年,勞動之余為鄉(xiāng)親們畫像,畫技得到進一步提升。作為知青返城后,他順利進入公安隊伍,并憑借扎實的繪畫技巧,成為省公安廳的一名刑警。
一個偶然的機會,林宇輝從新聞中受到啟發(fā),萌生了將人物繪畫運用到刑事偵查中的想法。各級領導大力支持,很快為他安排了一間工作室。“畫像與寫真不一樣。”刑偵學、美學、人體醫(yī)學、心理學,林宇輝樂此不疲地“惡補”這些知識。
“人體存在‘密碼’,各個器官都有對稱關系,有較為固定的尺寸。刑偵畫像不是臨摹,既要畫皮更要‘刻骨’,通過骨骼結構推斷和計算出面部比例,進而再現臉部特征。”十幾年下來,林宇輝積累了10萬多幅畫像的經驗,總結出田、由、申、甩、甲等幾大臉型,掌握了不同年齡、地域、情緒下的人臉肌肉變化、紋理走向,對面部繪畫技術駕輕就熟。
這也成為他義務為烈士畫像的重要基礎。“義務為烈士畫像,源自林宇輝對英烈的敬仰,更源自家庭的熏陶。”山東省退役軍人事務廳有關領導介紹,林宇輝的父親是一名軍人,16歲就參軍入伍,成為膠東軍區(qū)部隊的一名戰(zhàn)士,參加過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因英勇善戰(zhàn)、不怕犧牲多次立功受獎。
2.結緣 應邀畫像:
畫功與心血的見證
那是一場跨越69年的美麗邂逅。
1953年,四川省雷波縣。年輕的周里秀因長相秀美,照相館把她的一張照片放進了櫥窗。參加抗美援朝勝利歸來、轉業(yè)到縣公安局工作的一等功臣劉國才,看到照片一見鐘情。經人介紹,兩人相識相愛,于1954年喜結良緣。
幸福的時光,在1956年1月戛然而止。
當時,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大規(guī)模剿匪行動已結束。不料,雷波縣突發(fā)匪患,正在休假照顧懷孕妻子的劉國才毅然選擇到一線剿匪。當年1月7日,他在一次戰(zhàn)斗中壯烈犧牲,同年被民政部追認為烈士。
5個月后,兩人的兒子出生了,周里秀為兒子取名劉自勇,希望他像父親一樣勇敢。因為歷史原因,劉國才沒有照片影像留存下來。這么多年,讓兒子劉自勇“見”父親一面,一直是周里秀的一個強烈愿望。
——2017年,周里秀夢想成真。
中央電視臺《等著我》欄目與林宇輝取得聯系,邀請他為劉國才烈士畫像。林宇輝多次采訪劉國才當年的戰(zhàn)友,通過他們口述劉國才的外貌特征,并結合劉自勇的相貌,幾經修改,趕在節(jié)目錄制前為劉國才烈士畫了一幅畫像。
當畫像交到時年83歲的周里秀老人手上時,老人目不轉睛地盯著畫像,用手輕撫愛人的“臉龐”,聲音顫抖地呼喚著:“國才……”
通過模擬畫像協(xié)助警方破獲多起大案要案,林宇輝有“神筆警探”的美稱。然而,為烈士畫像,比破案難度更大。“除了要研究從抗日戰(zhàn)爭到解放戰(zhàn)爭、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不同時期的服裝變化、發(fā)型變化,還要區(qū)別南北方人的面部特征。每個人的相貌都有跡可循,家族遺傳的基因體現在臉上,這就需要一點點比對和鑒別。”林宇輝表示,對烈士家屬來說,畫得越像,他們越能從情感上接受。這些年來,他經歷過無數次這樣的場景:家屬看到畫像后一下子就哭了出來,“這就是我們的親人。”
3.還原 輻射效應:
信任與信心的交響
“聽鄉(xiāng)親們說,父親身材魁梧,濃眉大眼,我想在有生之年看看父親的模樣。”2021年10月18日,來自河北省邢臺市隆堯縣的劉建英一大早便趕到山東省濟南市,期待在林宇輝幫助下,與父親“見面”。
劉建英告訴林宇輝,她的父親劉培華烈士1953年6月犧牲在抗美援朝戰(zhàn)場上,生前未留下照片。父親犧牲時,她還不滿1周歲。畫像交給劉建英的那一刻,68歲的她觸摸著父親年輕英俊的“臉龐”,淚如泉涌:“爸爸,我接您回家!”
血與火,家與國,烈士親屬的信任與認可,更堅定了林宇輝畫好每一幅畫像的信心。148幅畫像,每一幅背后都曾是一個年輕的生命,都有一串串感人的故事。
提及那位小名“等妮兒”的泰安籍老人秦厚美,林宇輝眼圈兒總是一紅。老人的父親秦忠富烈士,22歲犧牲在抗美援朝戰(zhàn)場時,秦厚美還沒出生。奶奶不相信兒子真的回不來了,給剛出生的小孫女取了特別的名字“等妮兒”——等待父親回家。
令人遺憾的是,“等妮兒”快70歲了,依然不知道父親的長相。兩年前,林宇輝獲悉后,趕到秦厚美老家的村子,與唯一見過秦忠富烈士的村民促膝交談,聽他描述烈士的模樣,最終繪成了秦忠富烈士的畫像——“等妮兒”夢想成真,接父親“回家”了。
烈屬葛明芝和丈夫夏洪彥那張遲到70多年的“結婚照”,是林宇輝根據夏洪彥直系親屬的影像資料,再結合家人的回憶,數易其稿,最終成像。“這個畫像是穿軍裝的,更加真實。”林宇輝說。
從2018年起,烈士遺屬家里陸續(xù)懸掛“光榮之家”牌匾。如今,全國各地請林宇輝為烈士畫像的“光榮之家”越來越多。林宇輝把畫像送到了他們心坎上。一位老奶奶說,她再也不用從戰(zhàn)爭小人書上“找”父親了。一位老爺爺說,父親留下的那封家書,他再也不用一遍一遍地抄寫,去想象父親的模樣了。
4.心愿 特別計劃:
傳承與賡續(xù)的載體
2017年底,年滿60歲的林宇輝光榮退休。
退休前,他獲得一項特別榮譽。當年6月,一位中國赴美交流學者在伊利諾伊州失蹤。林宇輝應美國警方之邀,僅憑3段視頻便成功畫出嫌犯模擬畫像。幾天后,美方據此逮捕了嫌犯。經“華裔神探”李昌鈺推薦,林宇輝加入國際法庭鑒定協(xié)會,成為該協(xié)會唯一的亞洲模擬畫像專家。
退休后,林宇輝制訂了一個特別的“雙百計劃”——免費為100個被拐兒童、100位無留存影像的烈士畫像。
他深知,為了新中國的誕生,全國約有2100萬名烈士為國捐軀,有名有姓的僅370萬名。山東省登記在冊的烈士有30.2萬人,無名烈士7萬多名。讓英雄穿越時空與家人“團聚”,林宇輝愿意盡自己的綿薄之力。
2019年的一個凌晨,由于連續(xù)熬夜畫像,林宇輝雙眼又紅又腫,面色慘白,妻子侯慶瑛趕緊把他送往醫(yī)院。醫(yī)生檢查發(fā)現,林宇輝勞累過度,心臟病犯了,需立即住院治療。醫(yī)生對侯慶瑛說:“老林不好意思拒絕別人,你作為妻子應該照顧好他!”
林宇輝出院后,侯慶瑛和林宇輝商量:“今后每個月只能接待3個求助家庭。”林宇輝一聽急了:“一個月才3個,你讓他們等到什么時候。窟@種事情拖不起,必須搶時間!”侯慶瑛心軟了,她放下自己運行多年的業(yè)務,主動給丈夫當起了助理,承擔起聯絡烈士后代、收集打印參考資料等工作。
這幾年,總有朋友勸說林宇輝夫婦退休了就該放松一下,問他們天天忙活這些圖個啥?“那么多人參軍,圖的啥?他們離開父母犧牲在戰(zhàn)場,圖的啥?這樣的問題我無需回答。”林宇輝直言。
如今,夫婦倆又有了新的打算:畫到2027年,以這種方式迎接建軍百年,還要參與為革命烈士塑立銅像和墓碑的項目。
雙擁影像
銘 記
■牛 耘 賈園園文/圖
他是林宇輝,被譽為“神筆警探”,退休后義務為烈士畫像。
為了彌補影像資料的不足,林宇輝只能通過大量走訪獲取素材。幾年來,他走過十幾個省份,走訪了400多位烈士的見證人,還經常到偏遠鄉(xiāng)村現地尋訪。接觸的委托人越多,林宇輝了解到的烈士故事越多。畫像是銘記,精神在傳承。“這件有意義的工作值得更多人來做,長期做下去。”林宇輝如是說。
見證者說
第一次“見”到父親
■中國石油天然氣河南第一建設公司退休職工 胡百歲
今年71歲的我,第一次喊“爸爸”,是在去年12月4日。那一天,我專程從河南省洛陽市老家趕到山東省濟南市。在林宇輝畫像工作室,我第一次“見”到父親,終于圓了我等待近70年的夢。
我的父親胡六星是一名志愿軍戰(zhàn)士,1953年1月8日在抗美援朝戰(zhàn)場上犧牲。那時,我才1歲多,關于父親的點滴記憶都是從長輩或者鄰居那里聽來的。父親家中兄弟六人,他年齡最小,當年在村子里學木匠手藝。抗美援朝戰(zhàn)爭爆發(fā)后,他作為志愿軍炮兵部隊的一名戰(zhàn)士,隨部隊開赴前線。
2021年,我從新聞上得知,退休警官林宇輝義務為烈士畫像。這讓一直想“認識”父親的我,再次燃起了希望。
父親沒有留下任何照片,林宇輝只能根據家人描述和搜集到的相關信息畫像。一些街坊鄰居說,我跟父親長得很像,所以父親的畫像就參照我的照片先畫出來。當我走進林宇輝畫像工作室和他見面時,他又根據我的面貌特征進行了微調。
捧著父親的畫像,我哽咽著喊了一聲“爸爸”,淚水瞬間奪眶而出。目睹畫像,父親的形象在我腦海里頓時鮮活起來。我當場向林宇輝鞠躬致謝,感謝他讓我圓夢,幫我們一家人“團圓”。
永不熄滅的火炬
■山東省公安廳警官 趙文彬
林宇輝退休后一直在做公益事業(yè),致力于為烈士義務畫像,目前已經畫了148幅。作為他曾經的同事,我為這名退休警官感到驕傲。
我是一名老警察,也是一名退役軍人,特別能理解老林義務為烈士畫像這項工作的重要意義。
縱觀黨史軍史,多少英雄烈士在戰(zhàn)場上浴血奮戰(zhàn)、壯烈犧牲,他們很多人沒有留下姓名,也沒有任何影像留存。對于烈士子女來說,能擁有一幅烈士的畫像,就能讓子孫后輩的思念有一個歸處;對于普通群眾來說,記住烈士的樣子、牢記他們的心愿,也是一次接地氣的全民國防教育;對于我們整個國家來說,搶救性地保存好這些英雄烈士的圖像,是弘揚英烈精神、賡續(xù)紅色血脈,可以凝聚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更多力量。
像老林一樣為烈士畫像的每一位畫像師,都在從事功德無量、澤被后世的工作。他們的畫筆不僅畫出了一幅幅烈士畫像,也讓我們了解到畫像背后感人至深的故事。英烈們的家人懷著怎樣的心情送親人上戰(zhàn)場?英烈們在戰(zhàn)場上又是怎樣奮勇殺敵的?這些故事像一把永不熄滅的火炬, 熊熊燃燒,值得我們一代代永遠講下去、傳下去。
多給予他們精神關懷
■林 嘉
前不久,軍地四部門聯合印發(fā)《退役軍人名錄和事跡載入地方志實施辦法(試行)》。各地陸續(xù)開展的“為烈士畫像”“幫烈士‘回家’”等活動,使人們越來越深刻領悟到,當今時代,多給予現役軍人、軍烈屬和廣大優(yōu)撫對象以精神關懷,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關注和解決現役軍人、軍烈屬和廣大優(yōu)撫對象精神需求,已經成為軍地開展雙擁活動的重要內容。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從精神層面深入了解現役軍人、軍烈屬和廣大優(yōu)撫對象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呼喚軍地雙方拿出切實可行的辦法,真正把所需、所盼和所能緊密結合起來。
豐富精神關懷的形式,遵循精神關懷特點規(guī)律。善于創(chuàng)新的雙擁,務必堅持把貼近時代解決現實問題作為重要職能。根在基層的雙擁,務必堅持深入基層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把來自一線的好經驗、好做法整理好、推廣好。貴在經常的雙擁,務必堅持把制度建設擺上突出位置。把退役軍人名錄和事跡載入地方志,史志部門更能發(fā)揮所長。為烈士畫像,繪畫專業(yè)人士更能發(fā)揮作用。豐富精神關懷的形式,要充分挖掘行業(yè)潛能、加大社會化擁軍力度,讓更多行業(yè)參與進來,努力形成“人人參與、個個行動”的濃厚社會氛圍。
堅持均衡發(fā)展原則,精神關懷與物質關懷兩者不可偏廢。經濟社會發(fā)展條件受限的時候,雙擁工作多體現在八一建軍節(jié)、春節(jié)等節(jié)慶時的軍地走訪,體現在雙方互相解決物質困難。隨著經濟社會高速發(fā)展,物質上的困難越來越少,雙擁工作在精神關懷層面的需求日益凸顯。去年下半年,軍地六部門聯合印發(fā)《關于新時代深入開展軍民共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活動的意見》,社會各界紛紛稱贊,廣大軍民踴躍響應。“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這也啟示我們,關愛現役軍人、軍烈屬和廣大優(yōu)撫對象,物質關懷和精神關懷務必堅持均衡發(fā)展,兩種關懷各到其位,互為補充,就一定能推動新時代雙擁工作不斷邁上新的臺階。(林 琳 李樹超 劉明奎)